台灣地震、颱風很多,不過卻很少有人準備救難包的觀念。因此平時有居安思危的概念,萬一有事情發生時就不會慌張。

救難包的設計理念,是在遭遇突如其來的天災人禍時,若是無法第一時間得到救援,靠著救難包,便能夠自力救濟活過至少72小時。因此救難包的內容物可以讓你撐上72小時。一般來說,有災害發生時72小時內是搶救黃金時期,所以預期三天後就有其他的救援來到,因此只準備三天份的物品。另外,救難包是每人一包,家裡成員如有三位就準備三包,到時個人背個人的,媽媽加背嬰兒的,以免走失時個人需要自己的物品。而救難包需放在大門口旁顯眼的地方,逃難時可迅速的拿取。其內容物需每半年檢視一次,以免有過期食品。

內政部強調,標準救難包應包括礦泉水、食物、證件影本、急救用品、常用藥、粗棉手套、手電筒、收音機、電池、禦寒衣物、內衣褲、小毛毯、輕便型雨衣、暖暖包、面紙、毛巾、文具用品、備份鑰匙和瑞士刀。而消防署的網站上,則建議救難包中應該有水、食物、貴重物品(如存摺)、急救藥品、安全帽、手套、手電筒、收音機、暖暖包等。所以救難包的內容會根據不同地區及不同人的需求而改變。如有些救難包中會有繩子,利於從高處逃脫;有的備有輕巧便於攜帶的救命毯,具防風、防水、保溫功能,可在天氣不佳時防止失溫。

救難包內容依分類可分為下列幾項,可分門別類放置於好背又防水的背包內。

一、重要證件影印本:以防家毀人亡需要證明文件。

二、求生保暖品:睡袋或保暖毯子、防水塑膠布(或防水睡墊)、雨衣、一套換洗衣物及盥洗用具、衛生紙。

三、求生食物:三日份的罐裝或脫水食物(如馬鈴薯粉、營養麥粉、脫水海帶芽、乾燥蔬菜、鹽等),嬰孩用品(如果有小孩的話),四公升的水(一人份),碘片(水質清淨之用)。放置裏面的脫水食物,當食用期限快接近時以新品替換。平日多留意可食用的野生植物。

四、求生小用具:閃光訊號器、一捆繩索、火材及蠟燭(可加上鋁罐做成多功能手工爐)、口哨、口罩、一根輕棒子,萬用瑞士刀。

五、求生醫療用品:可將所有必要醫療品放進一個急救箱中,包括:抗生素軟膏、催吐劑、無菌繃帶及紗布墊、OK繃、急救書、溫度計、清潔酒精、棉花棒、棉墊、剪刀、鑷子、個人例行服用的處方藥物(如果有的話)。如果有學習同種療法者,也可用同種療法的急救藥包代替。

六、手電筒和收音機:收音機最好是能以太陽能或以曲柄發電的。這兩者都需附加上額外一組電池(要定期性檢查電池)。因為災難發生時,可能是晚上,並且沒電力供應,所以立刻需要光源,因此手電筒放最上面,讓你可以順利做其他的事情;收音機可以讓你知道災難的狀況,供你判斷是否有人來救,或是你得自立救濟。

另外,如果你想更完備的話,並且做一星期以上的長期抗戰準備,或是其他特殊狀況,可以在求生背包的旁邊準備一個收納箱(像五十或一百公升容量的那種大小),這個箱子最好是一個能密封且堅固的盒子(或桶子),如果是防水又防火的那就更好。裏面放置救生衣、帳篷、野炊用具(包括迷你火爐、迷你鍋具組、小瓦斯罐)。另外再增加一些乾製食物,甚至一瓶維他命丸。還有最重要的一個攜帶式的野外飲水過瀘器。一般登山用品店都有一些現成的野外求生用具,可依個人經濟狀況選購。現在大眾注重休閒,因此可將此套配備列為你車上的標準配備,以防有緊急災難時,可以在不用進屋的狀況下立刻徹離危險地帶。


摘自網路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搗蛋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