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一面觀音法像
圖片說明:
游祥洲教授是台灣在國際舞台上最活躍的知名佛教學者之一,家中珍藏有多尊藏傳十一面觀音,其中最大的一尊,即是本圖。
十一面觀音法像
圖片說明:
紙本彩繪,取自乾隆版滿文《大藏經》護經板,18世紀,北京.故宮舊藏。
十一面觀音法像
圖片說明:
日本.奈良法華寺的十一面觀音立像。
林光明教授
廣傳的 〈十一面觀音咒〉
本專欄已刊載二十多期。前數期我們刊登徵求讀者意見的啟事,果然不出所料,來信問到最多的是希望本專欄介紹十一面觀音咒。
近十數年來,〈十一面觀音咒〉以「藏音修行版〈大悲咒〉」等多種名稱,在臺灣及世界各華人地區大為流行;到目前為止,各家銷售的CD總片數,估計超過五百萬張以上,高居CD銷售量第一名。
早期似乎很少人知道這是一個什麼咒,至少在我參加的一些學術會議的場合,常見聽眾詢問此咒為何與傳統的84句415字的〈大悲咒〉不同,卻未見有人提出滿意的答案。
〈十一面觀音咒〉的背景
1998年在台北.台灣大學舉行的國際學術會議中,有一場是為本報撰寫風水的楊定睿老師當主席,當時以研究觀音聞名,目前任教於哥倫比亞大學的于君方教授,發表了一篇有關觀音的論文。會中又有人提出這個問題,但由於在場的學者專家及出家眾師父,都無人以研究咒語為主,所以還是沒有答案。最後,擔任主席的楊定睿教授裁定由我發言。後來承蒙台南妙心寺傳道法師的青睞,讓我將該場發言的內容及一些相關資料,寫成一篇長文,發表在該寺的《妙心》雜誌第二十九期。其後,《慧炬》、《十方》、《人生》、《菩提長青》等雜誌也跟著轉載,讓讀者瞭解此咒的背景。茲將該篇內容改寫成本文,並分成上、中、下三集連載。
2004年在台北.政治大學舉辦了「佛教藝術與思想」研討會,顏娟英教授發表〈十一面觀音圖像與信仰〉,介紹十一面觀音在唐朝流行的盛況。
不過唐代以後,十一面觀音在漢地似乎漸漸式微,反而是在日本與西藏大為流行。事實上,民國以來的漢地佛教徒,除非是對密教或咒語有研究者,一般來說,對十一面觀音及其咒語都相當陌生。本咒近年能在台灣等地再度盛行,應有其特殊因緣,也許是十一面觀音法會再度盛行。
〈十一面觀音咒〉的來源與經典
〈十一面觀音咒〉是一個只有約153個漢字的咒語,其傳入中國,要比84句415字的千手觀音的〈大悲咒〉(AD650~660)早約一百年。。此咒有四個漢譯:
(1)耶舍崛多譯《佛說十一面觀世音神咒經》(561~577)。
(2)阿地瞿多譯《十一面觀世音神呪經》(653)
(3)玄奘譯《十一面神咒心經》(656)。
(4)不空譯《十一面觀自在菩薩心密言念誦儀軌經》(746~774)。
上述四經,(1)、(3)的內容大致相同,都是歸敬文較長,咒語較短。(2)、(4)則歸敬文的內容較短,但咒語中心內容較多。
〈十一面觀音咒〉分段解讀與結構解析
本文所介紹的〈十一面觀音咒〉,是藏傳佛教的版本,不過此版本與不空、玄奘兩譯本幾乎全同。在藏傳的畫像中,十一面與千手觀音是合一的,雖然在漢傳中,二者所根據的經典並不一樣。本咒咒文可分成兩大部份,其內容前三分之二是「歸敬文」;後三分之一是「咒語內容」。
(一)歸敬文:
本咒的「歸敬文」佔全咒內容近三分之二,意義上可分成三段:
(1)禮敬三寶!禮敬聖智海光明遍照莊嚴王如來、應供、正等覺!
梵文羅馬拼音:namo ratna trayāya nama ārya jñāna sāgara vairocana vyūha rājāya tathāgatāya arhate samyaksaṃbuddhāya
簡易羅馬拼音:namo radna drayaya nama arya jnyana sagara wairojana wyuha rajaya datagadaya arhade samyagsambudtaya
簡易漢字音譯:南摩 拉特拿 特拉牙牙 南媽 阿里牙 基泥亞拿 沙軋拉 外柔加拿 烏尤哈 拉夾牙 達踏軋達牙 阿爾哈跌 三藐客三布塔牙
南摩 (namo) 是禮敬,拉特拿 (ratna) 是寶,特拉牙牙 (trayāya) 是三,整句合起來是禮敬三寶。本咒用字與〈大悲咒〉很類似,本句與84句415字〈大悲咒〉第一句相同,但〈大悲咒〉的漢譯為「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」。
其次,南媽 (nama) 是禮敬,阿里牙 (ārya) 是聖,佳拿 (jñāna) 是智,沙軋拉 (sāgara) 是海,外柔加拿 (vairocana) 是光明遍照,尤哈 (vyūha) 是莊嚴,拉夾牙 (rājāya) 是王。達踏軋達牙 (tathāgatāya) 是如來,阿爾哈跌 (arhate) 是阿羅漢,三藐客三布塔牙 (samyaksaṃbuddhāya) 是正等覺。
(2)禮敬一切如來、應供、正等覺!
梵文羅馬拼音:namaḥ sarva tathāgatebhyaḥ arhatebhyaḥ samyaksaṃbuddhebhyaḥ
簡易羅馬拼音:namah sarwa datagadepyah arhadepyah samyagsambutepyah
簡易漢字音譯:南媽赫 沙爾哇 達踏軋跌比亞赫 阿爾哈跌比亞赫 三藐客三布貼比亞赫
本段與第一段最後面的內容相同,也是如來、應供、正等覺。南媽赫 (namaḥ) 是禮敬,沙爾哇 (sarva) 是一切,文法上「一切」表示多數,其後所接內容皆須改成複數型。達踏軋跌比亞赫 (tathāgatebhyaḥ) 是如來,阿爾哈跌比亞赫 (arhatebhyaḥ) 是阿羅漢,三藐客三布貼比亞赫 (samyaksaṃbuddhebhyaḥ) 是正等覺,三者皆加上複數與格字尾比亞赫 (bhyaḥ)。
(3)禮敬聖觀自在菩薩摩訶薩、大悲者!
梵文羅馬拼音:nama ārya avalokiteśvarāya bodhisattvāya mahā sattvāya mahā karuṇikāya
簡易羅馬拼音:nama arya awalogideshwaraya botisadwaya maha sadwaya maha garunigaya
簡易漢字音譯:南媽 阿里牙 (阿)哇樓吉跌 西哇拉牙 陂踢沙的哇牙 麻哈 沙的哇牙 麻哈 軋魯尼軋牙
觀音系統的咒語用字都很類似,學會幾個觀音咒後,要學新的相關咒語就很輕鬆,因為有很多字你已經會念了!此段內容與84句415字型〈大悲咒〉的第二句至第六句內容完全相同。但在〈大悲咒〉中漢譯為:「南無 阿唎耶 婆盧羯帝 爍鉢囉耶 菩提 薩埵婆耶 摩訶 薩埵婆耶 摩訶 迦盧尼迦耶」。
南媽 (nama) 是禮敬,阿里牙 (ārya) 是聖,阿哇樓吉跌 (avalokite) 是觀,西哇拉牙 (śvarāya或shvaraya) 是自在,陂踢沙的哇 (bodhisattvā) 是菩提薩埵,簡稱菩薩,牙 (ya) 是與格字尾,表示禮敬的對象為聖觀自在菩薩。麻哈 (mahā) 是摩訶,意思是大;沙的哇牙 (sattvāya) 是加上與格字尾的薩埵,意思是有情;合起來常簡譯為摩訶薩,意譯是大士。最後一字的麻哈 (mahā) 是大;軋魯尼軋牙 (karuṇikāya) 是加上與格字尾的悲者;合起來是大悲者。
(二)咒語中心內容:
此部份內容,我依意義與用途將它分成三小段:(1)即說咒曰;(2)咒語中心內容;及(3)結尾語。有些人將此部份稱為〈十一面觀音咒的心咒〉,而整個完整的咒語稱為根本咒;持誦時可先持數次完整的咒語(即根本咒),接著反覆誦持此段〈心咒〉。若時間不足,我建議只持此〈心咒〉也可。
(1)即說咒曰
梵文羅馬拼音:tadyathā
簡易羅馬拼音:dadyata
簡易漢字音譯:達地牙踏
此句在玄奘漢譯《心經》中譯成「即說咒曰」,是咒語內容的重要分水嶺,在型式完整的咒語裏,此句之前是歸敬文,此句之後是咒語的中心內容。此句在〈大悲咒〉與〈準提咒〉中被譯為「怛侄他」,從“侄”的台語念成“dy”或“dya”來看,這也是正確的漢字音譯。
(2)咒語中心內容
梵文羅馬拼音:oṃ dhara dhara dhiri dhiri dhuru dhuru iṭṭe viṭṭe cale cale pracale pracale kusume kusuma vare ili mili cite jvalamapanaya
簡易羅馬拼音:om tara tara tiri tiri turu turu ide wide jale jale brajale brajale gusume gusuma ware ili mili jide jwalamabanaya
簡易漢字音譯:唵 塔拉 塔拉 踢里 踢里 吐魯 吐魯 易跌 微跌 佳雷 佳雷 布拉佳雷 布拉佳雷 姑蘇妹 姑蘇媽 哇累 易利 米利 幾跌 吉哇瑪巴拿牙
此段部份內容有字面意義,但我較贊成將全段看成是以音效為主的內容。我覺得此段只是透過某些意義不明的神秘音聲,加上部份有字面意義的文字,來贊嘆「十一面觀音」並與祂溝通或向祂祈求,全段不一定有也不必要求它有完整的文字意義。
〈十一面觀音咒〉的咒語釋義
茲說明如下:
唵 (oṃ) 是咒語常見的起始語。
塔拉 塔拉,踢里 踢里,吐魯 吐魯 (dhara dhara, dhiri dhiri, dhuru dhuru ):雖然〈大悲咒〉第30句與28句也有與本咒相同的陀羅 陀羅 (dhara dhara,意即堅持 堅持),及度盧 度盧 (dhuru dhuru,意即堅守 堅守),但我覺得此六句是對應於〈大悲咒〉的第43、44、45句:「娑囉 娑囉,悉唎 悉唎,蘇嚧 蘇嚧 (sara sara, siri siri, suru suru)」。此二者皆為 (x)ara (x)ara,(x)iri (x)iri,(x)ura (x)ura的型式;這種型式的咒音,在一些觀音系統的咒語及祈雨咒中很常見。
易跌 微跌 (iṭṭe viṭṭe) 可能無字面意義。
佳雷 佳雷 (cale cale) 應該來自cala,有運動、移動等意思,該字在〈大悲咒〉為第33句,音譯為遮囉 遮囉 (cala cala)。
布拉佳雷 布拉佳雷 (pracale pracale) 來自 cale,加上意思是 before、in front 等的梵文字頭 pra,意為運動、搖動、離去等。依藏文發音的習慣,pra 常會念成 ja 或 jar,自藏文音譯的漢字因此常將 pra寫成「匝」;詳細可參拙著《藏語讀咒入門》。
姑蘇妹 (kusume) 來自姑蘇媽 (kusuma),意思是花。哇累 (vare),易利 (ili),米利 (mili)可能皆無字面意義。幾跌 (cite) 若是citte,則是來自citta,意思是心。
吉哇拉 (jvala) 漢文是火焰。本字此處正確的文法字尾格變化是 jvalam,因梵文的連音規則,最後的m字會接到下個字的第一個母音前,因此 m 加 apanaya會變成 mapanaya,意思是除去、遠離。在不同的版本裏此字也被寫成 (m)apanaye,可能來自 apana 一字,意為到達、得到。咒文用字精簡但含意深遠,此處不論是 apanaya 或 apanaye,二種意思都通。
(3)結尾語
梵文羅馬拼音:svāhā
簡易羅馬拼音:swaha
簡易漢字音譯:刷哈
刷哈 (svāhā) 是咒語常見的結尾語。
以上為〈十一面觀音咒〉。未來還會逐一回應讀者所問,介紹其他咒語。
梵漢咒語大講堂第21集 十一面觀音咒(一)
梵漢咒語大講堂第22集 十一面觀音咒(二)
梵漢咒語大講堂第23集 十一面觀音咒(三)
留言列表